桑黄生态栽培关键技术


桑黄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,其抗癌作用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认可度,被公认为“抗癌之星”。桑黄自1990年代开始风靡日韩,一直畅销不衰。 2000年以后开始人工栽培和批量生产。我国分布的桑黄有7种。本文针对桑黄的生态栽培,强调环境友好型栽培技术,拒绝使用农药和生长助剂,充分利用自然环境,模拟自然环境,实现桑黄的生长。子实体。手工采摘。

1、菌种选择

菌种是桑黄菌包、段产生的“种子”,是关系包、段质量的最重要因素。因此,选择纯度高、形态好的菌株是生产成功的关键因素。菌株分为母种和二级菌株。母菌为试管菌,一般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或科研机构提供,二级菌由从事食用菌研究或推广的专业公司生产。目前,我国菌种市场尚待规范。因此,建议从信誉良好的专业公司购买用于生产的2级菌种,严格挑选。

选择菌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。

1.1 应变袋表面是否有微孔

如果菌袋有微孔,一般是菌种培养物中木屑颗粒过大造成的,微孔的存在会导致菌种被外界细菌污染。

1.2 菌袋底部是否有脏的白色粘液状细菌?

粘液样杂菌一般是细菌感染所致,通常是菌种生产过程中灭菌不彻底所致,生产中应避免使用此类菌种。

1.3 应变袋表面是否有明显的“拮抗线”?

拮抗线的存在表明菌株内部存在细菌污染,应丢弃该菌株。

1.4 破开菌袋,菌丝内是否有淡淡的菌味

有时菌袋表面看不出问题,但培养基内部的隐蔽污染导致菌种不纯,容易导致菌袋和片段的生产损失较大。

1.5 应变是否老化

根据菌种表面颜色可以判断菌种是否老化,老化菌种在接种操作中难度很大。

1.6 细木屑菌种的选择

菌种购买后,应在短时间内完成接种。如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接种,应将菌种保存在清洁、避光、阴凉处,防止污染。

2、菌袋及分段生产

2.1菌包制作

随着林区禁伐令的实施,木段原料供应量大幅下降,木耳包的生产模式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模式。

2.1.1菌包制作时间

可以安排在正月十五之后(东北地区)。

2.1.2 原料准备

橡木锯末(或杂木屑)、麦麸、米糠、玉米粉、杨木屑、石灰、石膏、聚乙烯袋(35袋或38袋)、切条、棉花。注意事项:栽培原料必须清洁无霉变,聚乙烯袋的宽度必须与生产用套袋机相匹配。

2.1.3 栽培材料配方

橡木屑(或杂木屑)76%、麦麸15%、米糠5%、玉米粉1%、大豆粉1%、石膏1%、石灰0.5%~1%、含水量60%~65%、pH6 ~ 6.5。

2.1.4 混合材料

混合材料应使用混合机将各种成分和主要成分混合均匀。

2.1.5 套袋

套袋要求菌袋平整、严密,袋内物料进料要均匀。套袋时要注意菇袋表面是否被木屑扎破。如有微孔,应及时调整木片粗细配比,防止微孔。

2.1.6 灭菌

采用常压灭菌炉。起火初期需要排出冷空气,然后开始加热。升温阶段要求快。当炉内温度达到98-100时,开始计时,保温8-10小时。灭菌完成后,冷却至30后即可接种。注意:温度达到98-100后,需持续保温。如果过程中出现温度波动,灭菌不彻底,损失巨大。

2.2 分段制作

2.2.1 分段制作时间

可从腊月开始至次年三月底止。

2.2.2 原料准备

橡木路径、聚乙烯袋(2 个开口)、塑料绳。橡木径要求新伐(2个月内),原料锯成15-18厘米长,最粗不超过20厘米,整根原木不超过20厘米厚并且可以直接使用。

2.2.3 水浸

将锯材部分浸入水箱中0.5-1 小时。如果材料已经失水,可以延长浸泡时间。

2.2.4 套袋

将木块装入聚乙烯袋中,直径15-20厘米的木块可直接装入,直径10厘米以下的木块需组装成圆柱形木块。将100mL水装入袋中,将袋口系紧,放入框内,准备灭菌。

2.2.5 灭菌

采用常压灭菌炉。起火初期需要排出冷空气,然后开始加热。升温阶段要求快。当炉内温度达到98-100时,开始计时,保温24小时。灭菌完成后,降温至30即可接种。注意:温度达到98-100后,需持续保温。如果过程中出现温度波动,灭菌不彻底,损失巨大。

3、接种

接种前准备相应数量的菌种,使用前用75%酒精对菌种表面进行擦拭消毒,备用。

3.1菌袋接种

菌袋接种可采用接种箱方式进行。将冷却至30以下的菌袋放入接种箱中进行气雾消毒,待烟雾散尽后开始接种。接种量以充满菌袋中间的粘孔为准,每株可接40-60袋;用棉花塞住接种口。接种时要求接种人员戴无菌乳胶手套,先去除菌种表面的旧皮,用接种钩将菌种送入接种口。落在接种口附近的菌株不应送入接种口。

3.2 分段接种

菌段接种适用于接种机。为保证接种成功率,接种前接种机顶部和侧面用玻璃罩封闭,只留正面和一侧进行接种操作。木材切片接种采用两端接种方式。每台接种机两人配合操作,一人负责袋口的解开、封口,另一人负责将菌种送入菌袋。送接种的操作人员要注意用接种工具将菌体打碎,送至菌袋两端

和侧面以及木块之间的缝隙中;解袋和封口人员需注意操作迅速,尽量减少菌袋开口时间,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。

4. 菌包菌段的培养

4.1 菌包培养

发酵菌室应保持较好的通风条件,每立方米菌包容量<100。接种后将菌包移入发酵菌室进行避光培养,环境控制采用“三段式”模式,即前5d烧火加温,将温度制在30±2℃,湿度60%~70%,可少量通风,第5天开始逐渐加大通风量,通风期间温差控制在5℃以内;第7天菌包内菌丝开始迅速生长并产生热量,此时应注意加大通风换气,将环境温度在28~30℃之间,湿度降低至60%,直至菌丝长满菌袋;发酵室大部分菌袋已长满时(大约30d),逐渐降低温度,将温度控制在22~25℃之间,继续培养20~30d,使菌丝完成后熟。

4.2 菌段培养

发酵菌室应保持较好的通风条件,每立方米菌段容量<50。接种后将菌段移入发酵菌室进行避光培养,前30d环境控制与菌包的环境控制相同,一个月左右菌段内菌丝基本长满。此时需将菌段“倒垛”1次,将污染菌段挑出,移出发菌室;将菌丝未长满的部分裸露在外,有利于菌丝生长。培养至45d左右绝大部分菌段已经长满菌丝,但应继续培养45~60d,完成菌丝后熟。

5. 菌包下地与出黄管理

遮阴棚内需覆盖一层10cm左右的河沙,然后将生石灰均匀撒在沙地表面;将砂层喷大水,喷透水。将菌包移入遮阴棚内进行割口,开口形状为“唇形”,长3~5cm,宽1cm,开口后前3d降遮阴棚封闭,禁止通风、禁止喷水,如遇天气干旱炎热,可用喷雾器喷雾保湿,湿度保持在95%以上,3d后菌丝封口即可开始喷细水增加湿度,出黄期,温度控制在25~32℃之间,湿度保持在90%以上,早晚通风20~30min,遇天气炎热时可在喷水时通风降温。经60~90d的出黄管理,桑黄生长基本结束,准备采收。

6. 菌段催芽与林下管理

将菌段移入遮阴棚内,边开口边整齐摆放,开口位置在菌段中部以上1/2处,用壁纸刀环菌袋一周开口,划口需用力,将菌段表皮划透。菌段底部需沿外径以内2~3cm划圆形口,并去掉圆形塑料,将菌段底部与河沙接触,利于水分吸收,菌段需埋入沙中4~5cm。开口后棚内沙地需保持湿润,但不可喷大水,5d之后割口处菌丝愈合,即可喷大水保持湿度在90%以上,温度控制在25~35℃之间。开口后20~30d出现桑黄子实体原基,当年子实体可生长至2~3cm宽。

下地当年秋季,随着气温逐渐降低,桑黄逐渐停止生长,此时可撤去遮阴棚的棚膜和遮阴网,将桑黄菌段移至林下。林相选择以天然次生林,即阔叶混交林、杨桦林为宜,郁闭度在0.8左右。林下无需任何抚育,保持原有灌木和草本,依据地形地势摆放,让出有林窗或阳光直射的位置。摆放菌段时注意将地标枯枝落叶去除,将菌段底部与土壤直接接触,利于水分吸收,然后将枯枝落叶覆盖在菌段周围,利于保湿。林下菌段在次年的雨季(6月末—7月初)开始恢复生长,9月中旬生长基本停止。第2年桑黄可生长至5~6cm宽,第3年可生长至7~9cm宽。

若没有合适林型,菌段桑黄可在遮阴棚内继续培养,一般培养2~3a,每年秋季(9月末—10月上旬)需将遮阴棚的遮阴网和塑料膜去掉,防止大雪压倒遮阴棚,次年4月初将塑料膜和遮阴网重新覆盖。撤掉的遮阴网可直接覆盖在桑黄菌段表面。

7. 桑黄采收

采收时注意先停止喷水,加大通风,使桑黄停止生长,然后用手直接摘下。若桑黄尚处于生长状态,直接采收会在桑黄表面留下指纹,影响商品质量。菌段桑黄可根据市场行情及客商需求,选择采收年限。

标签:
  • 食用菌种植经验
  •  
  • 怎样食用菌种植
  • 更多栏目最新
    日本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技术
    日本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技术
    1 日本鹿茸菇生产与养殖1.1 历年产量鹿茸菇味道鲜美,市场

    推荐网购省20%-90%神器免费领!